当前位置: 主页 > 日本 > 日本文化 >

日本文化的中国烙印

时间:2012-04-27 11:23来源:网络 编辑:秩名 点击:
中日两国不仅在地缘上一衣带水,在文化上更是一线相联——甚至中国现代失却了的许多文明因子都还可以在今天的日本找到,所谓“礼失求诸野”是也。其中,又尤以唐代文化对日本

        中日两国不仅在地缘上一衣带水,在文化上更是一线相联——甚至中国现代失却了的许多文明因子都还可以在今天的日本找到,所谓“礼失求诸野”是也。其中,又尤以唐代文化对日本影响最深。

       从七世纪开始,中日两国互派使者,打开了两国文化交流的直接通道。而大规模频繁的文化交流则始于唐代。631年(贞观五年),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“遣唐使”。到838年(开成三年)止,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,另有派到唐朝的“迎入唐使”和“送客唐使”共三次。唐初,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,从8世纪初起,人数大增,如717年、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,人数均在550人以上。遣唐使的贡献首先应该是引进唐朝的典章律令,从而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。在长安的考察学习中,遣唐使博览群书,如饥似渴;回国后仿行唐朝教育制度,开设各类学校授学,培养了大批人才。 遣唐使在文化上的主要任务是考察、了解和引进大唐文明,由于这些遣唐使的努力,使得日本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、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。具体说来,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。

        在政治方面,在留学唐朝回国人的策动下,645年,以中大兄弟皇子为核心的政治集团为了铲除日益骄横的苏我氏一族,发动革新政变,更改国号为大化:颁布诏书实行新政,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,仿照隋唐的经济政治制度进行改革,史称"大化改新"。其主要内容是:在中央设二官、八省、一台,地方设国、郡、里分别由国司,郡司,里长治理,废除世袭氏,姓贵族的称号臣、连、国造、伴造等,制定官制和冠位制。新政中以唐朝的制度为蓝本,制定了《大宝律令》,《养老律令》,以法律确认了新的封建经济政治制度。日本仿照隋唐制度,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,还仿隋唐科举制,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。同时,他们还照搬了唐朝的班田制和租庸调制,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,完成了日本社会向中央集权国家的过渡。尤其是仿照唐朝建立起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,更是构筑起完善的天皇制官僚体系。天皇制官僚体系的建立,对后世日本的政治体制有着深刻的影响。

       在经济方面,改革了土地制度。仿造唐朝租庸调制颁布了《班田收授法》,规定授田人民必须担负租庸调制。《班田收授法》的颁布,抑制土地兼并,解除豪族对部民的奴役,固定农民的租税和徭役负担,并承认农民宅地,园地的私有权和山林池沼的使用权,这些,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,随着改革深入,中日经济政治交流也日益密切。大化改新后,日本古代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,氏族和奴隶主的统治最后崩溃。建立起为新生产关系开辟道路的政治上层建筑。日本社会从此过渡到传统威权社会。

       当然,唐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更集中地体现在文化方面。日本广泛地汲取唐文化,来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平,遣唐使每次是满载而归,带去大量汉籍佛经,朝野上下竞相诵读唐诗汉文,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诗集在日本广泛流传。遣唐使还输入唐朝书法、绘画、雕像、音乐、舞蹈等艺术。唐文化的传播不仅靠的是外在因素,还在于日本人所具有的广泛吸收的优点,他们善于利用别国的经验来改善自己,奈良时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新高潮,新的农业制度,班田制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,由中国传入的先进农业技术广为流传,一些先进的生产工具广泛使用;这些工具中,有许多是由中国传入,如钁钁,又称"唐钁",它是当时中国传入的大型锄。由于日本人的博采众长,使他们在建筑、服饰、医学、文字等方面受益匪浅。现在的日本还保留着一些唐朝遗风,而在文化交流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文字和语言。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字母--片假名和平假名,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,于此同时,"唐讹"、"唐墨","唐物"等名称在日本语言中大量出现,极大地丰富了日本的词汇。同时儒学和道家精神也同时在日本蔓延开来,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文化与人们的思想。 从以上看来,可以说日本文明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唐朝的文化,所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,中国文化已经深深地烙进了日本的历史里。

       从历史上看,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,日本大量吸收了中国的大唐文化。1868年德川政权崩溃、明治维新开始后,日本进入了“文明开化”时期。在这个时期,日本按照11个世纪前全盘接受中国文化的方法引进西方的文明,并取得了巨大的效果,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奠定了基础。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,本国的和外国的历史,以及佛教、儒教甚至***都曾对日本文化起过作用,日本在变化,但是却从未真正脱离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。

        以上这种情况可以从今日日本社会的许多现象看出来。现在电视、空调、汽车、电脑、出国度假等已深深地渗入了日本的普通家庭,日本人的生活表面变得无可辨认了。尽管如此,在现代化的帷幕背后仍旧保留了许多属于日本本土文化的东西,从深层分析看,日本仍是一个传统的国家。例如,他们爱吃生冷的食物,比较崇尚原味;喜好素淡的颜色和天然情趣;家族势力、家族意识和集团意识很强;民间信仰和巫术特盛;日本男人已诺必诚慷慨赴死的武士道精神;女子对男子的温顺和依赖;想发财,能发财,但发了财以后又不知所措等等,都可以从中国的唐代文化中寻出它们的根本。

        相反,在它的母国中国,这些文化元素却式微得几乎无从寻觅——至于原因,恐怕得归结为日本文化传统一直没有中断,而他的文化母国中国却有两次被异族征服统治的岁月(元、清)。因此,中国文化的因素在本土,呈流失趋势,而在我们的近邻日本,却保存完好,这种情形有些象陶渊明在《桃花诗》中描绘:秦人在桃花源中躲过了战乱,所以还能保持秦时的风俗习惯,所谓“嬴氏乱天纪,贤者避其世。黄绮之商山,伊人亦云逝。往迹浸复湮,来径遂芜废。相命肆农耕,日入从所憩。桑竹垂余荫,菽稷随时艺。春蚕收长丝,秋熟靡王税。荒路暧交通,鸡犬互鸣吠。俎豆犹古法,衣裳无新制。”——礼失求诸野,抑此之谓矣?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在线报名
姓名: QQ:
手机号码: E-mail:
固定电话: 意向国家:
留言:
收缩